《增广贤文》:
原文:善化不足,恶化有余。水太清则无鱼,人太察则无谋。知者减半,愚者全无。在家由父,出嫁从夫。痴人畏妇,贤女敬夫。
文/爱萍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倘若善意不足以感化你,那么,为了使你做出改变,惩罚就会加倍而来。过于纯净的水里不会有鱼生长,人过于聪明身边就没有朋友。世上的聪明人如果少一半,那就找不到一个愚蠢的人了。女子在家要懂得听父母的话,出嫁之后则应和丈夫一条心。愚笨的傻人会畏惧老婆,贤惠的女子懂得尊敬丈夫。
此乃宽容之度
“水太清则无鱼,人太察则无谋”——这句古语如一面明镜,映照出生命深处一种朴素的智慧:万物皆需有呼吸的间隙,生存的余地。倘若世间一切皆如水晶般剔透无瑕,则生机也将被抽干殆尽。
如果一个人的目光苛刻如刀锋,则智慧之泉亦将枯竭。那适度包容之境界,恰如天地间水流婉转,包容泥沙,方得滋养生命。也如人心深处一缕暖意,接纳差异,才可孕育万千可能。
图片
在我国历史长卷中,贞观之治的煊赫光芒,并非仅靠唐太宗一人孤悬高处的明察。其真正智慧,在能于“察”与“纳”之间寻得精微平衡。
魏徵,这把锋利无比之剑,常直刺帝王尊严。
有一次唐太宗怀揣心爱的鹞鹰于袖内,正自得其乐,魏徵却突然求见奏事。太宗慌乱中只得将鸟儿藏于怀中。魏徵何等敏锐,早已看了一个明白,他便故意将话题拖长,慢条斯理地谈论起古代帝王逸豫亡国的教训。
时光流逝,待魏徵终于告退,太宗匆匆探向怀中——那只珍禽已然窒息,羽毛的光泽在无声中永远暗淡了。太宗默然良久,最终却只能化作一声深长的叹息,那叹息中饱含多少复杂心绪?这叹息不是无奈,而是一位君王对逆耳忠言的至高尊重,是对“人太察则无谋”的深刻超越。
图片
这一“藏鹞纳谏”的戏剧性场景,实为包容智慧的三重精义之凝聚:其一,太宗藏鹞之窘迫与最终之叹息,正体现了“善化不足,恶化有余”的警示。
若对魏徵的耿介失去包容,那么朝堂之上将不再有骨鲠之声,唯余谄媚之语,堵塞了忠言之路,便是阻塞了国家命脉。
其二,贞观之治的清明,深谙“水太清则无鱼”之道。太宗并非不察秋毫,而是深知“察”的边界,如《贞观政要》所记其言: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,允许多样声音存在,方使王朝如活水般流转不息。
其三,长孙皇后这位“贤女”的智慧,更将“痴人畏妇,贤女敬夫”提升至“敬”的层面。她巧妙地以“主明臣直”道贺太宗,其“敬”并非顺从,而是以智慧与胸怀去理解、成全丈夫的帝王大业。这“敬”中深藏默契与共济,是包容智慧在亲密关系中的最高回响。
图片
由此看来,包容并非混沌的退让,亦非怯懦的妥协。它是在明察秋毫之后,选择为生命留下必要的灰度与回旋空间;是在洞悉世情之后,仍愿为不一样的声音保留发声的权利。
雨果曾深情感叹: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。”这辽阔胸怀所涵纳的,正是万象共生、异彩纷呈的“不清”之域,是万物滋长的源泉。
抚今追昔,这份“水至清则无鱼”的古老智慧,对纷繁复杂的当代世界而言,宛如一泓清泉。于职场管理,领导者若明察秋毫却毫无宽容,事事苛求,团队必失活力与创新火花。
真正卓越的管理者,应如唐太宗般懂得在方向清晰之下,允许试错空间的存在,营造安全表达的氛围。如某科技公司特意设立“失败奖金”,鼓励大胆创新,正是深谙“水清无鱼”的现代诠释。
在家庭之中,若处处以“察”为标尺,关系便如履薄冰。无论是亲子还是伴侣,皆需从“在家由父,出嫁从夫”的旧模式中升华,迈向基于理解与尊重的宽容互动。如“情绪暂停法”的实践。
当觉察情绪即将失控时,彼此约定暂时冷静,避免在“察”的怒火中互相灼伤,恰如魏徵走后太宗那声叹息给予双方的空间。
在社会层面,包容异质声音、包容探索中的失误,正是社会韧性与创造力的根系。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睿智指出:“文明之所以能延续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能够容忍模糊性。”允许“容错机制”,让个体与思想在“不清”的广阔水域中自在游弋,社会方能真正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。
真正的清明之境,绝非打造一个无菌真空,而是如大地般包容泥土的浑厚,像江河般接纳溪流的杂色。我们终将明白,生命之河奔腾不息的力量,正在于那被水流裹挟的泥沙——正是它们,默默塑造着河床的深度与广度。
最后,愿我们皆能拥有这般智慧:在明察的锐目之下,长存一颗兼容并蓄的广阔心灵。如此,方能在纷繁世界中寻得那生生不息的平衡点,见证万物在“不足够清”的天地间,蓬勃生长,各得其所。
图片
我是爱萍,关注我#公众号:星儿爱读书,一起品读一本好书,顺境时给你清醒 ,迷茫时给你希望,挫折时给你信心 ,追梦时给你力量 。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,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,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